影視公司紛紛“逃離”新三板 下一站“賣身”還是赴港?

2018/06/12 13:09      獨行的獵手 許蕓

(原標題:影視公司紛紛“逃離”新三板,下一站“賣身”還是赴港? )

“股市有風險,入市需謹慎。”這句話相信大部分股民都聽說過。對于上市企業(yè)來說,這同樣是個真理。上市就意味著自己的財務報表必須對外公開,數據必須透明,而且還必須達到證監(jiān)會的財務標準。一旦業(yè)績不佳,還有被勒令退市的風險。

即便如此,許多公司依然把上市當做是終極目標,大部分企業(yè)幾乎是從獲得A輪融資開始就已經把IPO列上日程了。

就在最近,嘉行傳媒、基美影業(yè)等多家影視公司卻紛紛從新三板中摘牌。很多人都把嘉行傳媒、基美影業(yè)的摘牌行為看做是IPO的準備動作,但事實真的如此么?

影視企業(yè)上市,新三板轉IPO,難度都很大

2017年,對于國內有志于上市的影視企業(yè)來說無疑是灰色的一年。全年只有橫店影視、金逸影視和中廣天擇等3家公司完成了IPO。更重要的是這3家公司居然沒有一家是傳統(tǒng)意義上的電影電視劇的制作公司。

目前新三板公司融資難度正在加大。2018年6月6日,整個新三板11304家公司成交額僅為4.7億元,平均每家只有42000元。成交慘淡的同時,部分公司的股價出現(xiàn)了暴跌,有540家公司今年股價被腰斬,其中63家公司股價跌幅在90%以上。

而對于已經在新三板上市的企業(yè)來說,最近這段時間IPO的前景似乎也愈發(fā)黯淡。2018年年1月,就出現(xiàn)過證監(jiān)會單次審核中,新三板公司轉IPO“全部被否決”的情況。當時證監(jiān)會給出的否決原因是運作不規(guī)范以及利潤真實度不足。

雖然原因各不相同,但此后的接近半年的時間內還是有很多影視公司陸續(xù)退出了新三板。其中嘉行傳媒和基美影業(yè)是其中比較著名的兩家。前者是楊冪一手開創(chuàng)的公司,旗下?lián)碛袟顑?、迪麗熱巴等當紅藝人,參與了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》等電視劇的創(chuàng)作。后者則和法國著名導演呂克貝松有密切的合作,雙方一起制作了《勇士之門》《星際特工:千星之城》等影片。

但即便是這樣的公司,也都存在著各自的問題。拿基美影業(yè)來說,其糟糕的盈利狀況是其上市路上最大的攔路虎。據公司2017年財報顯示,公司在2017年凈虧損5.4億元,相較于去年的虧損額擴大了103%!這與A股上市要求的連續(xù)三年盈利,且累計盈利不少于3000萬的標準相去甚遠。

嘉行傳媒則不存在財務上的問題,其2017年凈利潤達到1.94億元。但看到同樣盈利良好的開心麻花、和力辰光等公司也都紛紛終止IPO,嘉行也不得不為自己的未來做更多的打算了。

況且雖然有了“凈利潤2億,估值50億”的數據。但其公司業(yè)務依然主要集中在楊冪等藝人為主的影視劇制作上,尚未形成多樣化經營的商業(yè)戰(zhàn)略布局。

實際上不僅僅是這兩家公司,這幾年已經有多家知名影視公司退出新三板。2017年比較典型的是耀客傳媒和新麗傳媒。前者在2017年4月正式摘牌,此后的一年多時間內和IPO再無瓜葛,后者則干脆在IPO之門徘徊6年之后,正式在今年3月投入了“騰訊爸爸”的懷抱。

可以說,在目前相關部門加強金融市場監(jiān)管,“去杠桿化”呼聲日益高漲的大背景下,之前充斥著資本泡沫的影視市場正在回歸理性的途中。A股正在收緊自己的大門,影視公司前幾年的A股上市熱也正在消退。

內地影視企業(yè)或開啟赴港IPO熱

即使經歷資本寒冬,對于正在快速發(fā)展的影視行業(yè)和所有參與者來說,融資的需要依舊存在。鸚鵡君也從知情者口中獲悉,很多剛剛在新三板摘牌的影視公司都正在積極的謀求在港交所上市,甚至不排除多家影視公司集體赴港IPO的可能性。

對于大多數內地影視公司來說,A股上市的難度都比較大。市場上也因此出現(xiàn)了很多借殼上市,甚至“以殼上市”的現(xiàn)象。但就在今年,隨著證監(jiān)會對趙薇夫婦在股票市場空手套白狼行為的嚴懲,可以看出,相關部門對于影視公司資產證券化的管控已經采取了零容忍的態(tài)度。

目前對于影視公司來說,如果想在資本市場有所建樹,基本只剩下兩個途徑。要么尋求被以BAT為首的大資本收購,要么就去境外上市,而境外上市的目的地則以香港和美國為主。

被BAT看重,就需要公司符合他們的發(fā)展路線,這一點鸚鵡君在之前已經提到過(戳此回顧)。而在境外上市的選擇中,去美國上市需要體量足夠大,現(xiàn)在也只有愛奇藝、B站這樣的平臺型企業(yè)才能實現(xiàn)。所以對于大部分影視公司來說,香港上市成了一個不錯的選擇。

與此同時,港交所也傳來了利好消息。4月24日,港交所宣布對“同股不同權”等三類公司打開大門。

新的《上市規(guī)則》》中還規(guī)定,此類公司預期市值不得少于400億港元(約320億人民幣),如果低于400億港元,則最近一個財年收入不少于10億港元(約8億人民幣)。且不同投票權只可以給予上市公司在上市時或者上市后的董事。此外,不同投票權不可超過普通股投票權的10倍。

雖然這些上市條件對于中小企業(yè)依然難以企及。但此次改變卻被外界解讀為“港交所在為錯失阿里亡羊補牢,也在向更多內地公司釋放積極信號”。

同時,最近國家政策對于新三板企業(yè)轉港股也給與了一定的鼓勵。今年4月21日,全國中小企業(yè)股份轉讓系統(tǒng)公司與港交所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。這意味著“創(chuàng)業(yè)板+H股”的模式已經正式落地。對于有志于赴港上市的影視公司來說,這也無疑是個利好消息。

當然,對于大部分公司來說,去香港上市也并不會很簡單。而且無論在哪里融資,如果沒有好的業(yè)績做保障,一切都會是空中樓閣?,F(xiàn)在的國內市場早已過了“人傻錢多”的時代,想要用過去的方法“忽悠錢”,恐怕是再也不靈了。

相關閱讀